唭哩岸石不是廢棄物,文化局要保護

唭哩岸石不是廢棄物,文化局要保護

搶救台北市唯一
結合文化史蹟與地質生態的城市邊陲聚落












‧唭哩岸岩不是廢棄物,反映清末到1970年代士林北投的庶民生活史

國防部將於8月1日開始拆除陽明山山角芝玉路上的岩山新村眷舍,並清除新村的所有地上物(含唭哩岸石牆),對國防部而言此唭哩岸岩已是廢棄物。居民與公民團體要求軍方應原地保留唭哩岸岩,因唭哩岸岩牆不但是已禁採的石材,同時反應了當代建材地理歷史與士林北投庶民生活文化,唭哩岸岩從清末(1882-1884)建台北城使用到普及運用在公務機關圍牆房舍上。岩山新村的唭哩岸牆,不是一面牆,是見證「國民政府軍事單位安置軍眷於機關週邊與漳州住民同存而形成的唭哩岸岩與傳統古厝混居的時代聚落。」


‧文化局:唭哩岸石牆為該地區之特色,應保留,但非文化資產,可拆。是拆還是不拆? 

文化局回國防部與建商拆遷文,說該區沒有文化資產,但又於說明指出:三、為維護芝山岩及其周邊整體視覺景觀,本案基地未來倘有興建規劃設計時,建議應將芝山岩視覺景觀維護課題納入與考量,並保留該地區唭哩岸石為基牆、圍牆之特色。弔詭的是唭哩岸岩1975年已禁止開採,請問現在不保留,視作廢棄物而消滅移除,到興建時,如何保留其唭哩岸岩特色?


‧芝山岩與岩山里是台北市唯一結合文化史蹟與地質生態的城市邊陲聚落

位於岩山里的岩山新村,唭哩岸牆,不只是幾塊岩石,它是這個聚落重要的一部分。岩山里位於台北湖遺跡(沉積岩)與陽明山(火山岩)相連邊際,芝山岩相連此區是台北市身分證,同時岩山里連結陽明山與芝山文化史蹟公園的生態活動,形成生態廊道,是台北市生命軸線,將生態藉由雙溪帶入台北市。

此區聚落,仍留存了漳州來台落角,二百年以上歷史的「曹家古厝群」,古厝群約建於乾隆年間(大約十八世紀中葉〉,古厝外貌正身的屋頂有燕尾,護龍也有燕尾,這在本省是極少見到的。芝玉路一段另部分為唭哩岸石圍牆的房舍、雨聲醫院與雨聲國小等公務機關。形成不同時代遷移卻共存的歷史聚落。

除此之外,芝玉路底還有天然冷泉、水圳與天母稀有的濕地;仰德大道一段12巷是魚路古道,路口旁小路進去仍有口古井、魚路古道紫天宮旁以前是採石場。

此區是台北市唯一結合文化史蹟與地質生態的城市邊陲聚落,開啟台北盆地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長久歷史與演變的第一扇櫥窗,應予以完整保留。


‧ 委託數件的專家團隊研究(1992-2013),建議政府該區要保護,20年都沒有實施 


2013年底2014年初,台北市更新處擬與國防部商量將岩山新村進行URS(都市再生前進基地),並與導航基金會會勘,研擬可行方案,擬進行公益文創使用,後國防部開出2千2百多萬的租金,進行營收評估後否決了該方案。


‧ 建案開發入侵,即將毀壞整個區域

101年市政府核發了位於岩山里內至誠路上的「太子華威」建案,同意蓋14層高樓,並一度讓建商可進行容積移入,增加高度到21樓,將嚴重影響此區的生態。此建案因為市府沒有事前訂定芝山岩週邊景觀管制要點等規定,不受限制,且已無法完回。目前區內建商已在購買一塊塊土地,如果政府在沒有破力進行整體規劃與訂定法規依據,此區生態與地景將被破壞。



不只是一面牆,我們要求台北市政府:

        認定「岩山里與芝山岩(含生態綠園)為文化史蹟與地質生態聚落」

        認定前不應拆除岩山新村唭哩岸岩牆。


‧保護唭哩岸岩行動

找回被拋棄的唭哩岸岩與遺忘的庶民歷史,協尋唭哩岸岩。 

請【拍照上傳】你尋獲的唭哩岸岩,【打卡】位置,為唭哩岸岩 【寫】路邊街角小野史。 

串連這些故事,你將會發現潛藏在我們生活與爺爺奶奶內心的古老傳說。 也歡迎〈上傳唭哩岸石老照片〉+〈故事〉!

臉書活動: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508166159397182/



軍事情報局舊眷舍「唭哩岸石」圍牆保存之必要

社區居民 王勝弘

2014-07-17

近期接獲資訊得知軍情局有一批舊眷舍即將拆除,其中位於岩山里芝玉路內的眷舍圍牆係「唭哩岸石」構建(雖已有多處修繕換成磚塊),一群熱心在地愛護文化人士,逐陳情該局將該堵牆予以原地保留。

探究唭哩岸石為何會被運用在此,其歷史背景又是如何?經實地走訪該局周圍環境,發現除了該局四週圍牆均以此種石材建構外(部分段落因某些因素業已換成其他石材),該局周圍芝玉路住家的圍牆,以及芝山岩文化史蹟公園周圍均發現唭哩岸石的蹤跡。

唭哩岸石富含石英礦物能耐高溫,且能抵抗北投地區地熱硫磺溫泉之強酸腐蝕。當年搬運唭哩岸石,全靠牛車拖拉,當時士林北投的牛車隊還組成台北唯一的「獸運公會」1。這種石材既然有防火防腐蝕耐高溫的特性,運用在軍事單位的建物上,應有其特殊用意,個人逐擴大範圍走訪岩山里週遭,發現雨聲國小、福林國小、雨農路、忠勇街舊日式台大宿舍、士林總統官邸、士林國小、士林紙廠等直至中山北路旁之營區,均有發現唭哩岸石的痕跡,由點至線的帶狀線索。不難發現均明顯與士林官邸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在當時「國民政府」遷台之初,兩岸對峙前線戰事緊繃的時空背景,最高指揮處所隨時都有被敵機轟炸砲擊的可能,為避免到時煙火漫延波及週遭房舍,運用此種石材可算是高見之舉。甚至在敵方空降部隊進行巷戰時,亦具良好的防衛效果。這也可以推知為何已列為古蹟之芝山岩文化史蹟公園西隘門,其城牆上的「槍眼」使用「唭哩岸石」而石階與隘門柱(樑)卻使用「安山岩」之故。

據岩山里里長曹先生曾口述,其祖先在清朝時曾在仰德大道附近打石場工作,週遭的鄰居也以此為業,出產的石材為「安山岩」。安山岩質細密堅硬,適合做門柱,屋樑等,尤其廟宇的「龍柱」。當時個人曾有一個疑問:在地芝山岩附近已經有出產石材,為何還有很多軍眷舍非得用「唭哩岸石」?尤其在當時交通不便下,還得用牛車搬運這麼重的岩石。經走訪探查,找出其中的奧秘,唭哩岸石除了防火防腐蝕耐高溫的特性之外,主要是其係屬「砂岩」,若遇砲彈突襲時,此種石材爆裂後其碎片對人的傷害遠較「安山岩」輕微很多。基於此緣由,當時軍事用地的圍牆與營區附近的百姓、學校都基於安全考量運用此石材。

「同樣石材,兩樣情」,芝山岩文化史蹟公園的「西隘門」是清朝時建構的,被認定為古蹟得以保留。一般庶民生活的住屋與軍事情報局週遭的這些唭哩岸石建築遺跡,同樣是由政府與庶民百姓反映時代背景與庶民文化的建物遺跡卻不能保留,且還是屬於國防部(公部門)所擁有的公共產。
我們忽略了歷史是一條時間流,由各個片段與庶民當時的生活遺跡建構而延續,去除了這些小片段,未來如何去驗證過去曾經發生過的歷史點滴,就誠如「士林夜市」眾所皆知,但基隆河的一小段呢?現在早已掩埋成「基河路」,過去清朝時期的擺渡碼頭,六氏先生案的歷史已隨之掩埋,若非仍有熱心之文史工作者捍衛古蹟與傳承歷史,後代子孫腦袋只知「士林夜市」、「士林官邸都有菊花展」爾爾,缺乏對故鄉土地的歷史與血緣的深刻認識,無從見古知今,從建築知古人之智慧與勤勉。

芝山岩週遭的唭哩岸石聚落,至今已逾半百,隱藏其後的歷史背景,殘留的清朝時期的「秀才居」、燕尾厝,仍需在地區民挺力保存,真希望台北市還能有一處城市角落,能再聽聽地方耆老伴隨真實的冷泉、唭哩岸石、稻田與水圳講講有趣的故事,而非只是從沒有質感與現實感的書本略讀。


1 參考奇岩社區發展協會出版之奇岩文化一線牽-唭哩岸石文化探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